首頁 >深度 >

慣性思維,是你最大的敵人

慣性思維并不少見


(相關資料圖)

它是任何人的短板

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經講過一次自己的經歷。

阿西莫夫年少有才,少時參加“智商測試”,得分在160左右,屬于“天賦極高者”之列,為此他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確?!?/p>

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說思考題:

有一位既聾又啞的人,想買幾根釘子,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兩個指頭立在柜臺上,右手所致拳頭做出敲擊狀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指了指立著的那兩根指頭,于是售貨員就明白了,聾啞人想買的是釘子。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那么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p>

他一邊說,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

阿西莫夫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個“笨蛋”。

正是因為他沒有擺脫先前那個故事的誤導,無法獨立思考問題,沿著舊思路進行思考,卡在了固有的認知方式。

他發(fā)現問題的本質,跳出原有框架,而是潛意識里就產生跟上回同樣的想法,吐出相同的字眼,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

正如心理學上的鳥籠邏輯:

掛一個美麗的鳥籠在房間里,過不了幾天,主人必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回來放在鳥籠里。

其實并不一定每一個鳥籠里都應該裝上一只鳥,你可以把鳥籠看成是一種裝飾物,擺著美觀居室。

而我們的選擇是采取局限于其中一種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恰恰屬于慣性思維。

存在這種思維上的短板,我們就看不到自己想法之外的任何可能性,被單一的角度主導了大腦,就容易形成思維固化。

對事物刻板的印象將漸漸滲透到行為中,形成難以改變的思考方式,這種慣性思維并不少見,它融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別讓慣性思維限制你的腳步

聽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一位教授把跳蚤放進一米高的玻璃杯,結果跳蚤輕易就跳出來了。

接著教授給玻璃杯加了玻璃蓋,跳蚤“嘣”地一聲撞上了玻璃蓋,跳蚤撞了很多次之后,學會了根據玻璃蓋的高度,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第1天,教授拿掉了蓋子,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拿掉了,還是在原來的高度繼續(xù)跳。

一周后,跳蚤依然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它已經無法跳出那個玻璃杯了。

這個實驗驗證的是慣性思維,我們總會受限于固定的高度,運用先前的方式解決問題,被舊有的想法限制住。

跳不出自己設想的框架,走不出思維困局,慢慢也就停下了腳步。

上帝想改變一個乞丐的命運,就化作一個老翁前來指點他。

他問乞丐:“假如我給你1000元錢,你將如何用它?”

上帝很失望,又問:“假如我給你10萬元呢?”

乞丐說:“那我就買輛車。這樣,以后我再出來乞討就方便多了,再遠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趕到?!?/p>

上帝感到很悲哀,接著說:“假如我給你1000萬元呢?”

乞丐聽罷,眼里閃著光亮說:“太好了,我可以把這個城市最繁華的地區(qū)全買下來。”

上帝聽了挺高興,尋思著乞丐終于開竅了。

這時,乞丐補充了一句:“到那時,我可以把我領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攆走,不讓他們搶我的飯碗?!?/p>

上帝聽罷,十分無奈:“你老是這樣想,我也沒有辦法了”,隨后黯然離去。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荒誕,是因為乞丐的目光僅僅放在乞討上,被其受限,甩不開格局上的短見,無法利用任何援助去擺脫貧窮。

遇到相同的問題以固定的角度去思考,舊思路烙印在腦海中,就算給你應該機會,你也還是抓不住。

思考能力的停滯,往往會讓我們認為自己只能達到這個水平,被自己臆想的高度限制,無法拓寬更廣的前景,進而束縛了前進的步伐。

逆向思考

打破思維上的舒適區(qū)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大不列顛圖書館搬遷到新館的時候,預算費用為300萬英鎊,這數額大讓館長犯了愁。

館長說:“如果你能按規(guī)定要求搬完圖書,給你150萬英鎊,但搬遷剩下的費用全部給你個人?!?/p>

剩下的圖書用車搬完,整個費用還沒用去10萬英鎊,140多萬英鎊的錢就進入了管理員的口袋。

管理員之所以能輕松地賺到一筆巨款,是因為他對事情進行了逆向思考。

突破平常人的思維禁錮,沖破思維上的短板,敢于尋求新的解決方式,進而打破思維上的舒適區(qū)。

心理學研究說,人類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可分為三個區(qū)域:舒適區(qū),學習區(qū)和恐慌區(qū)。

在舒適區(qū)中,我們會處于熟悉的環(huán)境,處理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際,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任何的人和事都感覺很舒適,但學到的東西很少,進步緩慢。

一直處于舒適心理狀態(tài),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愿意做出改變,就容易形成慣性思維,難以涌現新思路。

對問題進行逆向思考,衍生出與之前不一樣的見解,鉆研沒有探索的方向,開拓我們的視野,從熟悉的環(huán)境跳出來。

打破慣性思維

避免被其拖累

一個馴象人把大象拴在一棵樹上,用的是細繩。

路過的人看了,很疑惑:“大象力氣這么大,樹都能拽倒,你用一個這么細的繩子怎么牽得住它?”

馴象人聽了,云淡風輕地說:“這頭象從小就這樣被拴著,那個時候它力氣小,還掙不開。一次又一次嘗試之后,徹底失望了,也就放棄掙扎。這樣的思維慣性,一直延續(xù)到它長大了,擁有足夠的力氣了,它還是覺得自己逃不開?!?/p>

綁住大象的,不是繩子,而是一以貫之的慣性;限制我們腳步的,恰恰是我們的思維模式。

因為不懂得沖出固定的思路,我們被緊緊鎖在了一個方向,掙脫不開,為其所累。

我們并沒有在打破思維的過程成長,而是在沿著舊思路進行思考,將自己的格局、目光限定住,通往不了更廣闊的前景。

我們常常有過思維上的短板,在考慮問題的時候習慣參照以往的思路,被它限制了腳步。

我們的思維有一個舒適區(qū),大多數人會舒適區(qū)沉溺,停留對過去認知的依賴,取不到長期的進步。

妨礙我們前進的最大敵人,往往是慣性思維,我們會把已有的東西,當成一種習慣,運用之前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人們創(chuàng)新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對已知的東西抱有批判的心,對未知的問題進行多方向思考,找到突破點,你將發(fā)現創(chuàng)造性的認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