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么困難,他一定想方設法辦到。當時還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边@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重金懸賞捉拿。他的朋友得知此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人言行一致、誠實有信,能獲得尊重,贏得真情和人心。正是應了那句古語:“有信則人信之,朋友四海,人人相助;無信則人避之,孤家寡人,步步難行?!?/p>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被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推崇。早在春秋時期的典籍中如《左傳》《國語》等均有論及。漢初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將“信”列入“德之六美”,即有道、有仁、有義、有忠、有信、有密,并將“信”與“仁義禮智”并列。后來,漢代思想家董仲舒正式將信列為“五?!保ㄈ省⒘x、禮、智、信)之一,于是,信成為中國傳統道德的基本規(guī)范之一,成為士人之美德,官德之準則,乃至公共道德的要求。
何為“信”?《說文解字》中說:“信,誠也,從人、言”,“信”的重心在人。北宋理學家程頤認為“以實謂之信”,諸葛亮指出“不誠者失信”,由此看出,信的基本內涵就是實在、誠信。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認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用“誠意”承上啟下,連接“格物、致知”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是儒家文化自我修養(yǎng)修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里的“誠”在道德本源的意義上,指的就是誠信。
(相關資料圖)
“信”是立身之本。在傳統道德中,“信”包含內誠于己、外信于人、誠實守信三重涵義,這三重涵義道出了誠信與實在做人的密切關系。
第一層涵義是內誠于己,這是實在做人的前提。常言道:“欺人者,人必棄之;欺己者,人必辱之。”孔子也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痹诂F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贊譽的清官。他在赴任東萊郡太守的途中路過昌邑,縣令王密晚上去拜訪楊震,并帶金行賄,楊震當場拒絕,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狼狽而歸?!皸钫鹁芙稹钡墓适赂嬖V人們,不自欺才是真正的誠信。
第二層涵義是外信于人,這是實在做人的外顯。西晉哲學家楊泉說:“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意思是說,以誠信的態(tài)度對人,天下人都會信任他,否則,連妻子和孩子都會懷疑他。信任,讓齊桓公與管仲化敵為友,平定天下。當年,險些命喪于管仲之箭下的公子小白(齊桓公名小白),即位國君后,選擇相信管仲,并拜他為相。而管仲不負這份超乎尋常的信任,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yè)。
第三層涵義是誠實守信,這是實在做人的根本。誠信,不僅是心口一致,而且是言行一致,言顧行、行顧言。老子說:“輕諾必寡信”,就是說,輕易許諾他人則難以一一兌現,最終反而會失信。墨子說:“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言語不誠實的人,做事業(yè)不會有成果。《弟子規(guī)》中也說:“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或花言巧語,更是不可做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變法,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貼出告示:“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卑傩諅兏械狡婀郑瑳]有人去搬動。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壯著膽子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命令賞他五十金。商鞅的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威信,使商鞅接下來的變法迅速在秦國推廣。
而“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與商鞅的立木為信、一諾千金恰恰相反,一代帝王最終因言而無信自取其辱,身死國亡。西周時周幽王為博“冰美人”褒姒一笑,下令點燃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展顏一笑。幽王因寵愛褒姒,三戲諸侯,諸侯眾叛親離。之后,犬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論語》中有一段對話,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問:“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孔子師生之所以一再以“必不得已而去”作假設,目的是為了得出“民不信不立”的結論,強調取得人民信任的極端重要性。
古人一再指出,如果人際關系缺少了信,社會秩序必將一片混亂。反之,如果人皆守信,即可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懷疑、隔閡,建立起相互信賴的和諧關系。誠信確為做人要義,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踐行“三嚴三實”,加強自身修養(yǎng),嚴于律己,貴在從誠信做人做起,要體悟“信”的內涵,踐行“信”德,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