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北京市出現大暴雨,暴雨中的故宮排水系統(tǒng)是否運行順暢,能否經受考驗?人民網記者采訪故宮博物院相關專家,揭秘600年排水系統(tǒng)仍奏效的原因。
雨中故宮。人民網記者 劉微 攝
(資料圖片)
7月22日的降水,是故宮博物院今年入夏以來遭遇的第一場強降水?!敖涍^巡視,開放區(qū)域有一處嚴重積水,位于慈寧宮院落西側,由于雨強較大,短時間內積水達到17厘米,我們通過人工排水等措施,雨后4小時將水完全排出;8處輕度積水,最大水深6厘米,在雨后半小時內完全排出?!惫蕦m博物院故宮世界遺產監(jiān)測部主任狄雅靜表示,針對這場降雨造成的積水,故宮博物院已經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全面檢查,啟動了最高級別的應急預案,對全院所有區(qū)域進行地毯式巡視、排查,發(fā)現隱患及時處置。
狄雅靜進一步介紹,通過對積水區(qū)域反復排查,觀察到慈寧宮西側排水能力較往年明顯下降,隨后進行全面檢查,并挖開了圍房后墻支溝和暗溝的交接點,從暗溝中清理出大量的淤泥和礦泉水瓶、塑料袋等雜物?!巴ㄟ^對現場的分析,我們初步判斷因為短時雨強過大,沖落屋面夾壟灰,與少部分觀眾丟棄的礦泉水瓶、塑料袋等雜物一起沖進排水溝內,堵塞排水口。我們已經完成暗溝清理,恢復院落排水能力,同時進行支溝構造修復,我們將繼續(xù)持續(xù)關注該區(qū)的排水情況?!?/p>
雨中故宮。人民網記者 劉微 攝
據悉,自然災害中水災一直是古建筑需要重點應對的風險,水災也是北京地區(qū)出現頻率較高而危害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自古以來北京的城市和古建筑群都設計有防洪排澇系統(tǒng),紫禁城也不例外。目前,故宮擁有相互獨立的兩套排水系統(tǒng),其中,故宮市政污水系統(tǒng)建設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是為了保障故宮博物院對觀眾開放后如廁問題等,經專業(yè)規(guī)劃設計、上級單位審核審批后建設;而雨水排水仍然沿用古雨水系統(tǒng)排放至金水河內。
紫禁城的雨水排水是一個復雜體系。院落一般中間高邊上低,北高南低,將院落的水通過錢眼兒導入暗溝內或是排到院落兩側的明溝之中,明溝遇到臺基和建筑就從其下開石券洞,使水流過,明溝暗溝溝通各個宮殿院落,最終將水導入金水河中,匯入城市河道。排水溝渠,縱橫交錯,如同人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樣,干溝仿佛主動脈,高可過人,末端水溝高度猶如毛細血管,高度13-40厘米不等。
雨中故宮。人民網記者 劉微 攝
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筑群,故宮博物院成立后,始終把防汛工作作為故宮建筑保護和文物保護的重中之重,專門成立了防汛工作小組進行水災防范。在日常管理上,不僅建立了包含排水系統(tǒng)在內的基礎設施管網信息系統(tǒng),并且雨后及時進行院落巡查以記錄排水堵點,而且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會進行系統(tǒng)的排水溝檢查、淘通、清理工作,以保證故宮在大雨后的積水能夠盡快通過排水系統(tǒng)排出。
“根據記錄和經驗,我們也總結了故宮易積水、漏雨的區(qū)域和建筑,并對其加強巡視和保養(yǎng)。比如慈寧宮,因為它的排水溝暗溝從進深較大的房屋下通過與院外的支溝相連,清掏非常不易。因此,幾乎每場雨中、雨后我們都會去現場檢查,一直未發(fā)現明顯的積水現象,一般大雨后30分鐘之內就能將院落的水排走?!惫蕦m博物院行政處副處長于翔介紹,現在,故宮的雨水排水仍然延用紫禁城古雨水系統(tǒng),自然排放至金水河內。大家所說的“600年故宮不會積水”,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故宮即使有了積水,也能迅速排干。實現這樣的效果,一方面依靠的是故宮良好的古雨水系統(tǒng),另一方面,后期清理維護工作也是防汛里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如何保障雨天游客平安游故宮?故宮博物院開放管理處處長房小妹介紹,汛期期間,將為游客提前準備各類防汛物資,如防滑提示牌、防滑墊、傘套機、防汛桶、一次性雨衣等。根據降雨情況,開放區(qū)域各通道及時擺放防滑提示牌,提醒觀眾小心地滑,展廳門口還配有防滑墊、傘套機。晚封門時遇有觀眾退場困難,工作人員將為沒有雨具的觀眾發(fā)放一次性雨衣并協(xié)助觀眾退場。工作人員克服天氣因素的影響,認真做好封門檢查工作,確保封門安全。
同時,故宮將加強開放區(qū)域內古建筑的巡查,汛期前,對開放區(qū)域各排水口進行巡檢,有異物堵塞的及時清掏,確保排水順暢。降雨過程中,隨時巡查路線內易積水點及排水口堵塞情況,積水區(qū)域及時使用圍欄圍擋,并組織小隊人員進行清掏。根據《故宮博物院氣象災害開放應急方案》,在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后,將關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皇極殿、咸若館、壽康宮前后殿及前殿東配殿。確保文物、古建及觀眾安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