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花800多萬投保,反背債370萬?這些“坑”要當心

近日,上海退休市民章先生9年間花費800多萬元保費買下某保險公司29種保險產品,卻因辦理了370萬元的“保單貸款”而“背債”。經多方協(xié)調,最終保險公司回應,“決定對章先生名下的部分保單予以退保,并為章先生夫婦調整保障規(guī)劃,其余保單繼續(xù)持有”。

章先生雖不幸遇到了保單糾紛,但最終得到了相對妥善的處理。而大多數(shù)保險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未必有如此經歷和運氣。因此,投保前對保險產品的深入了解尤為重要。

何為保單貸款?

保單貸款,也叫保單借款。要了解保單貸款,先得弄清“現(xiàn)金價值”的概念。

據(jù)新華網財經報道,通俗來說,我們知道存在銀行的錢,是可以完整取出來的,它叫“現(xiàn)金存款”。而交給保險公司的錢,并不是想取就能完整取出來的,其中能取出來的那一部分,就叫“現(xiàn)金價值”。而保單貸款,指的就是從“現(xiàn)金價值”里貸出一定比例的錢,這個比例常見為80%。他解釋,保險公司收到消費者繳納的保費后,會先扣除公司的運營服務成本以及為客戶提供保障的成本等費用,再用剩余部分進行投資。投資往往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看到回報,因此,保單簽訂之初,大多數(shù)壽險產品的前期“現(xiàn)金價值”是普遍較低的。因此能貸出的現(xiàn)金也相對較少。

新聞中的章先生便是聽信了銷售人員的建議,用保單貸出來的錢,又購置了新的保單。這樣看起來像是花了一份錢買了多份保險,但卻忽略了保單貸款有還款時效要求,一般為6個月,同時保單貸款也產生利息,且利息要高于銀行貸款利息。

注意“靈活支取”的保險理財

在產品選擇上,不能僅以銷售人員的宣傳折頁、口頭介紹為準,一切要以保險合同列明的內容為準。尤其是,在鎖定“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時,尤其要關注自己買的到底是存款,還是保險。

在不少新聞中,都有消費者表示在銀行辦理存款時,被推薦辦理了保險型理財產品。有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這類產品有可能是終身壽險或者年金險,每年存一筆錢,并且可以鎖定更高的收益,比如可以按復利計息,并將收益寫進合同。該理財經理介紹:“可以理解為買了一份帶保險功能的定期存款,但是提前取出會虧本?!?/p>

該理財經理還告訴記者,其實不少人在推薦這個產品的時候都會介紹其“類似存款”,但本質上是一款保險產品。也就是說它并不受存款保險的保護,保期也比較長,一般不能靈活存取。而且在到返還期后,才能自由退保。如果要提前退出,有些產品可能會虧損本金。

有一些聲稱贖回份額和次數(shù)沒有限制的產品,其實是用保單抵押做的出金,并且貸款利率不會寫到合同里,而是在官網公布。比如,記者了解到,某款年化收益3.5%的保險理財產品,保單的抵押利率是5.25%。這就意味在要用錢的時候提前取出,其實是用保單貸了年息5.25%的貸款。不同于存款取出,提前支取會損失部分利息,取出時即業(yè)務停止。而用保單抵押貸出來的錢是要還的,貸款不還就算違約。保險收益雖然也能抵消了一部分貸款利息,但另一部分貸款利息,需要自行支付。

提醒:多問多對比,不急于購買

不論是購買保險還是理財產品,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不用急于做出決定。在看到有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時,可以問一下具體是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是定期存款還是保險,能否在銀行APP里找到。如果是靈活存取的保險產品時,要了解是不是用保單抵押做的出金,抵押利率是多少,是否寫入合同??梢栽诩胰嘶蚴遣浑`屬于某一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紀人的協(xié)助下進行多家對比,挑選最能滿足自己需求、與自身交費能力匹配的產品。

瀟湘晨報記者李鑫智

關鍵詞: 保險公司 現(xiàn)金價值 定期存款 抵押利率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