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江蘇母親患絕癥,臨終前想見出國的兒子一面,兒子:勿擾

江蘇常州的一處偏遠農(nóng)村之中,一位77歲的農(nóng)村老太,鼻腔里插著一根輸氧管,身體不停哆嗦著。

這位77歲的老太太用盡全身的力氣,艱難地說:“兒子,你回來吧,媽媽想你了?!鄙砘紘乐啬蚨景Y和貧血的老人,自知命不久矣,在生命最后一刻,她只想見一面遠在美國的兒子。

老母親身患絕癥,可她的兒子卻在20多年前孤身前往美國,從此和家中斷了聯(lián)系。究竟是美國的福利制度太好,讓老人的兒子樂不思蜀,還是另有隱情呢?

躺在病床上呼喚兒子的老太太叫郭巧娣,在病危時已經(jīng)77歲高齡,而她的兒子更是江蘇常州的名人,名叫王永強。

王永強之所以出名,那是因為他是妥妥的學霸,在20多年前便在中科院讀博,之后又前往北大讀博士后,更是得到了赴日留學的機會。

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個農(nóng)村出來的超級學霸,卻在出國后再也沒有和家里聯(lián)系過,甚至連養(yǎng)育王永強二十多年的父母連兒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當郭巧娣老人尋子的消息傳出后,網(wǎng)友們展開了十八般武藝,通過各種關系居然真的找到了遠在美國的王永強。此時的王永強已經(jīng)成為了美國高級工程師,住著豪宅,享受著高額津貼。

熱心網(wǎng)友主動聯(lián)系王永強后,告知他的父母如今身患絕癥,命不久矣,希望王永強能夠盡一份孝心,回到家鄉(xiāng)看一看父母。

可王永強在收到熱心網(wǎng)友的留言后,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勿擾?!比缓蟊銓⒕W(wǎng)友的聯(lián)系方式給拉黑了。

可能是王永強的做法太過決絕,以至于激起了更多網(wǎng)友的怒氣。要知道我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講究百善孝為先,可王永強的做法和孝字毫無聯(lián)系。

被激怒的網(wǎng)友通過各種手段找到了王永強的聯(lián)系方式,可能王永強也不想繼續(xù)惹麻煩,而是公開說了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

那么究竟是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才會讓這個中科院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后做出出國逃避父母的決定呢?

1969年,王永強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貧困家庭之中。王永強作為家中的老小,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

因為王永強的哥哥一直都患有小兒麻痹癥,所以他的父母將更多的心思用來照顧王永強的哥哥,至于王永強的童年,基本上都處于散養(yǎng)。

王永強小時候總覺得父母十分偏心,更偏愛哥哥姐姐,而自己卻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父愛和母愛。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王永強從小就不愛說話,也不愛分享,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和鉆研。

王永強的性格從小便已經(jīng)初見偏執(zhí),而他的偏執(zhí)心理歸根結(jié)底離不開一個“窮”字。因為窮,所以王永強的父母總是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務農(nóng)和賺錢,缺乏了對小兒子的關愛。一家五口人要吃飯,如果父母全都將時間用來陪王永強,那么吃的糧食又該從哪來呢?

雖然父母陪伴王永強的時間很少,但一直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望子成龍,所以在王永強該上學的年紀,父母也是東拼西湊給他湊齊了學費,讓兒子能夠上學讀書。

王永強的父母只是出生在舊中國的老農(nóng)民,雖然知道讀書好,讀書有文化,但并不知道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正是在這樣局限的思想下,最終讓父母和兒子產(chǎn)生了分歧,以至于王永強做出出國逃避父母二十年的決定。

自從王永強上學以后,他便表現(xiàn)出了遠超同齡人的學習能力,并且在老師的影響下,王永強深知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所以他在上學讀書時十分刻苦,將成績當成唯一的動力,只有考第一才開心。

因為王永強的父母沒有文化,所以王永強即便在學校考取好成績,卻沒辦法和父母分享,只能自嘲一樣的將年級第一名的成績和獎狀藏起來。

王永強和父母關系破裂是出現(xiàn)在初中時期,雖然王永強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王永強的家境實在太過貧寒,已經(jīng)無力支撐兒子繼續(xù)讀書。

母親郭巧娣在12歲的王永強準備升學上初中時,直接對他說:“讓你上學是為了讓你學會讀書識字,現(xiàn)在你認字了,也長大了,別上學了,去打工賺錢吧?!?/p>

郭巧娣的話讓王永強不能理解,明明自己的學習成績那么出眾,為何母親讓自己輟學打工呢?雖然王永強只是小學畢業(yè),但他卻和父母有了代溝。

王永強深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甚至能夠改變一家人的命運,但父母卻想著讀書無用論,農(nóng)村的孩子就應該早早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父母和兒子的第一次分歧就是在是否繼續(xù)讀書上產(chǎn)生,如果王永強和父母能夠好好溝通,改變父母的意識形態(tài),那么可能就不會有未來的爭議。

可結(jié)果卻是,王永強和父母因為繼續(xù)上學的問題,產(chǎn)生了爭吵甚至王永強的父親動起了手,只是為了逼迫兒子妥協(xié)。

不過在王永強苦苦的哀求下,父母最終還是同意繼續(xù)供兒子讀書。

有了繼續(xù)讀書的機會,王永強將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了讀書上,而且為了讓家里省些錢,王永強經(jīng)常要走上50多公里的山路去上學,同時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王永強只帶一些窩頭和咸菜在學校住下去。

別的同學都有鉛筆寫字,可王永強的父母卻從來沒有給兒子買過任何文具,所以王永強只能在學校的垃圾桶中翻找別人使用過的鉛筆,自己再拿小刀削一削接著用。

即便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下,王永強依舊努力學習,為了擁有更多讀書學習的時間,王永強在白天幾乎都不離開教室。渴了喝水,餓了則啃硬饅頭就咸菜。

努力總會有收獲的,王永強對于學習的執(zhí)著,對于知識的渴望,讓他每次考試都能考取年級第一。每次班級和學校評選優(yōu)秀學生時,王永強總會是第一個喊名字領取獎狀。

當王永強拿著獎狀回到家讓父母看時,父母卻對這張破紙不屑一顧。再一次休息周末時,王永強走了五十多公里山路,回到家后點著蠟燭寫家庭作業(yè),可父親看到小兒子回家不干活,直接把王永強的獎狀撕的粉碎,因為在王永強父親眼中,百無一用是書生。

王永強看著暴躁的父親,雙眼早已被淚水填滿,他不明白父親為什么會撕碎獎狀,他痛恨父親否認自己的成就。

再一次和父親不歡而散,王永強強忍著悲憤寫作業(yè),可他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哥哥卻不合時宜地找上門來。

王永強的哥哥因為患病在身,所以并沒有上學讀書,他見到弟弟點蠟寫作業(yè)后直接嘲諷道:“蠟燭不費錢?你天天上學一分錢不掙,回家還不幫爹媽干活,你還想讓我這個生病的哥哥干嗎?”

哥哥的話深深刺痛了王永強,他已經(jīng)清楚自己和家人不在同一個世界了,所以王永強并未回答哥哥的話,只是悶頭繼續(xù)寫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哥哥則在一旁冷嘲熱諷。

家人的不理解,讓王永強將精神寄托全部都放在了學習上,更加減少了與父母和哥哥、姐姐的溝通交流,以至于雙方在不同的理念上越走越遠。

到了1984年,王永強以中考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高中,作為學校里為數(shù)不多考上高中的人,王永強的初中老師對他寄予了非常厚的期望,認為他一定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貧窮的小山村。

中考完后,王永強已經(jīng)15歲了,對于貧困山村來說,15歲的年齡也該成家了,于是王永強的父母再一次勸說小兒子,讓他放棄繼續(xù)讀書,找個工作再找個媳婦成家立業(yè)。

父母的話讓王永強又驚又怕,不過這次他卻沒有選擇正面反對父母,而是用了一招迂回戰(zhàn)術,表面答應父母自己會找工作,實際上偷偷拿著成績單聯(lián)系上了自己心儀的高中。

高中領導在了解到王永強的難處后,主動提出減免學雜費,并每個學期給予部分生活費。

王永強的父母在得知兒子上學不用花錢后,也想著家里從此少了個人吃飯,也能減輕一些壓力,于是便同意讓王永強繼續(xù)上學。

上了高中以后,王永強選擇了住校,甚至連節(jié)假日都不愿回到冰冷的家中,所以王永強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上,成績遠超同年級的學生。

高中階段,王永強一直都在悶頭學習,而他的父母除了中間找過他幾次,勸他輟學打工之外,基本上就沒怎么聯(lián)系,這也就導致了王永強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差。

一直到了1987年,王永強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蘇州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在高考結(jié)束以后,王永強的父母五次三番地找到兒子,希望他能夠不要再去讀書,大學高昂的學費讓這個貧窮的家庭望而卻步。

可王永強卻堅持要上大學,因為他知道這只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在眼前。為了能夠湊齊大學的學費,王永強沒有告別父母,一個人早早地跑到了蘇州打工賺取學費。

在開學的前幾天,王永強并沒有湊夠上大學的學費,但他還是拿著錄取通知書找到了蘇州大學的領導。

蘇州大學在得知王永強的家境過于貧困后,不希望如此多人才因為學費的問題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所以經(jīng)過學校考慮后,免除王永強一切學雜費,同時每個月發(fā)放4塊錢的生活補助。

就這樣經(jīng)過一波三折之后,王永強終于如愿以償?shù)厣狭舜髮W??杉幢阃跤缽娕艿教K州上大學,依舊少不了父母的“讀書無用論”,時不時就想讓小兒子輟學打工賺錢。

“錢、錢、錢”每次父母找到王永強時,永遠都離不開“錢”字,這讓王永強十分崩潰,為了堵住父母的嘴,王永強想到了一個委曲求全的辦法。

蘇州大學每個月給王永強發(fā)放4塊錢的生活補助,所以王永強省吃儉用,一個月只花兩塊錢,剩下的兩塊錢則郵寄給父母。

王永強的父母見到兒子讀書也能賺錢后,直接閉口不談輟學打工的事情。憑借著每個月微薄的生活費,王永強硬生生讀完了大學,而后又直接考取了研究生。

隨著王永強學歷越來越高,學校的補助也越來越高,從原來的一個月4塊錢,一下子漲到了一個月72塊錢,已經(jīng)是工廠普通職工的兩倍工資。

補貼雖然多了,但王永強卻留了個心眼,他每個月還是只花幾塊錢,剩下的錢則存起來,還是照常給父母郵寄2塊錢。可讓王永前沒想到的是,他千算萬算,沒算到同村的人在了解到王永強考上研究生后,專門調(diào)查了國家給研究生的補助。

村里的人得知王永強考上研究生,每個月有幾十塊的補貼,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王永強的父母。

母親郭巧娣在得知兒子欺騙自己后,立刻收拾行李從常州跑到了蘇州,并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數(shù)落王永強欺騙父母的行為。

王永強永遠也不會想到母親會做得如此決絕,讓自己的兒子在全校師生面前丟盡臉面,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王永強是一個不孝順父母,寧愿將錢藏起來也不愿給父母的不孝子。

此番事情過后,王永強徹底對父母失去了信任,他一股腦地將存起來的錢全部交給母親后,郭巧娣拿著兒子讀書賺來的幾百塊錢,開開心心的回到了老家,只留下對親情徹底失望的王永強。

王永強的自尊心,被母親撕成了碎片。此后的研究生生涯,王永強便徹底開始了悶頭研究,不再和任何同學打交道。

沒過多久,王永強拿到碩士學位后,選擇與家鄉(xiāng)和父母做一個徹底告別。王永強憑借著出色的成績前往了北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院繼續(xù)讀博。

在北京期間,王永強認識了一個知書達理的女孩,女孩在了解到王永強的傷心事后十分體貼地安慰著這個有故事的男人,沒過多久,兩個年輕人便順利的走到了一起。

王永強將自己找到女朋友的事情告訴了父母,可他的父母并不開心,認為兒子談戀愛只會亂花錢。

為了打消父母的顧慮,王永強答應父母,每個月的博士補貼都會如數(shù)交給父母,這才打消了父母的疑心。

隨著讀博生涯的終結(jié),王永強和女友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已經(jīng)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可當王永強將準備結(jié)婚的消息告訴父母后,他的父母卻做出了一個令人不解的舉動。

王永強的母親讓兒子給1000塊錢的見面費,要不然不會去參加婚禮。要知道在90年代,1000塊錢對于一個學生來說絕對是一筆大價錢。

王永強的父母沒想著給媳婦彩禮錢,反而要1000塊錢的見面費,這對于王永強和女友來說難以接受。

不過女友早已從王永強的口中得知了對方父母的為人,所以斷然拒絕了所謂的1000塊錢見面費。

在王永強新婚之日,王永強的父母果然沒有出席婚禮,這番舉動再一次讓王永前丟盡了臉面。

隨著親情的寡淡,王永強雖然學習初中,得到了北京大學讀博士后的機會,但這份喜悅卻沒辦法向父母分享。

要知道90年代博士后的分量有多高,基本上算是一個國家的頂級人才,但王永強的父母只看重眼前利益,不知道兒子未來能夠創(chuàng)造出多大的價值。

北大讀博士后時,王永強偶然得到了一個赴日留學的機會,于是他將這件事情告訴了父母。只是沒想到,王永強的父母卻直接寫信要求王永強,將全家老小一塊接到日本生活。

要知道王永強去日本只是為了學習,拖家?guī)Э诘饺毡?,非但會影響王永強的學業(yè),甚至還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思來想去,王永強聽從了妻子的建議,不帶父母和家人去日本。

當王永強到了日本學習以后,他的父母倒是三天兩頭地給兒子寫信,不過信中的內(nèi)容卻只是問兒子要錢。

王永強在日本學習時一直都是勤工儉學,并沒有那么多錢,但他的父母卻猶如“吸血鬼”一般,張口閉口都是要錢。

父母的做法不僅讓王永強寒了心,連他的妻子都勸說著不要再聯(lián)系父母。就這樣,王永強便徹底與父母斷了聯(lián)系,而這一斷就是20年。

一直到2019年11月,王永強的母親病重,生命危在旦夕,此刻的她才想起來自己的兒子,而這就是王永強消失20多年的原因。

至于王永強說得“清官難斷家務事”,了解完王永強的大半生之后,你會覺得他是不孝呢?還是會同情王永強的遭遇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關鍵詞: 改變命運 蘇州大學 赴日留學 聯(lián)系方式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