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李先生喜愛古玩,于是就常常去到古玩市場淘些小物件,有一次,他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瓶子”。
見獵心喜的他,動用了一點小心眼將“小瓶子”買了下來,之后為了驗證它的價值,李先生更是報名參加了一檔鑒寶節(jié)目,想通過專家來鑒定一下真?zhèn)巍?/p>
可在節(jié)目現(xiàn)場李先生卻遭到了陣陣嘲笑,觀眾都認為他這個人是想錢想瘋了,才會把5塊錢買來的“小瓶子”當成寶貝來參加鑒寶節(jié)目。
所有人看到李先生拿來鑒定的“小瓶子”都十分失望,都在等著男子被專家“打臉”,可專家的鑒定結果卻打了一眾人的臉。
一個5塊錢淘來的“小瓶子”,居然價值500萬元,男子手中的這個“小瓶子”究竟是何來歷?專家又為何要當場讓他上交呢?而男子對于此事又作出了怎樣的回應?
在得到鑒寶節(jié)目組的認可之后,李先生也是帶著自己的“小瓶子”來到了節(jié)目現(xiàn)場。在主持人的安排下,李先生給現(xiàn)場的所有人進行了一番自我介紹。
說完按理說這李先生應該要掏出自己的“寶貝”見見真格了,可當主持人問起李先生手中“寶貝”的來歷,李先生的一番話可讓現(xiàn)場的觀眾都笑出了聲。
原來,李先生手中的那件所謂“寶貝”竟是他在一個古玩市場的地攤上花5塊錢買來的!
這話一出就連專家們都忍不住笑了,這年頭還真是什么人都有,想發(fā)財想瘋了吧!5塊錢的地攤貨也敢拿來上鑒寶節(jié)目,所有觀眾都在等著李先生出丑。
而當看到李先生口中所謂的“寶貝”時,所有人更是斷定李先生要出丑了,因為他的“寶貝”只不過是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小瓷瓶,而且瓷瓶也不大,上面的花紋圖案也不是很鮮艷。
像這樣一個十分素凈的“小瓶子”能值什么錢呢?但是李先生就顯得很有底氣,他認為自己的這個“寶貝”肯定不一般。
主持人也是看出了現(xiàn)場的眾人都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色,便向李先生問道:“您為何如此斷定這個‘小瓶子’就一定是個寶貝呢?”
面對質疑,李先生也是說出了自己的一番根據(jù)。原來他也算是個古玩界的“骨灰級玩家”了,平日里是沒少去古玩市場閑逛。
這東西看得多了,自然是有些眼力見,往往就能簡單地分辨出哪些東西具有收藏的價值,哪些東西是明顯的現(xiàn)代工藝品。
有一天李先生也是閑來無事便決定去古玩市場逛一圈,準備看看能不能碰運氣“撿個漏”,可他走了半天,都沒發(fā)現(xiàn)什么能入得了眼的東西。
李先生也是興味索然,正準備“打道回府”時,拐角一個地攤引起了他的注意。
尋常的商販們?yōu)榱四茏屪约菏掷锏臇|西賣個好價錢,都會搭一個臺子,然后把自己的“寶物”一件件地擦干抹凈整整齊齊地擺上去。
可像那種隨意擺個地攤就把“寶物”隨意亂放的,李先生還真是不多見。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那個地攤才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也是假裝不經(jīng)意地慢慢朝那個地攤挪過去,然后抬眼這么一掃,果然就發(fā)現(xiàn)了一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正是那個“小瓶子”。
那個素凈的“小瓶子”雖然在常人看來不是很起眼,但李先生可以說是一眼就相中了它,心里是越看越喜歡。
李先生也是當即打算買下來,可他并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感興趣的樣子,只是在那個地攤上來回地挑選一些雜物,然后不經(jīng)意地把那個“小瓶子”也給拿在手里。
如果有過在古玩市場買東西經(jīng)歷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當你看上一件東西時,你不能表現(xiàn)出對這件東西特別的喜歡。
因為那些商販們一個個都比猴還精,看到你對哪件“寶物”感興趣,立刻心里就有了底氣,往往就會臨時加價,開出一個你舍不得卻又難以拒絕的價格。
到那個時候,你買了吧總覺得自己吃虧,不賣吧心中難免又落下遺憾。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都會一咬牙給買下來,這便給商販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像李先生這種古玩市場的??停匀粚@些商販們的慣用伎倆是了如指掌。所以有時候在古玩市場買東西更像是在和商販們進行一番“斗智斗勇”。
李先生最后也是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經(jīng)驗,故意挑了好幾件東西,然后順帶著把那個“小瓶子”也收入了囊中。
那個地攤的攤主當然不知道自己手里東西的價值,他看李先生買了這么多東西,覺得自己賺了不少,便給了李先生一個友情價讓他買走了那些東西。
最終李先生只花了大概五塊錢就買下了自己心愛的那個“小瓶子”,可以說是十分成功的一次“淘寶”經(jīng)歷了。
“寶貝”到手后,李先生是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這東西不俗。為了炫耀自己的眼光,他還特意在自己身邊人的面前“顯擺”了一下。
大家在得知他手中這個“小瓶子”的來歷后,都覺得他是異想天開,那古玩市場的商販一個個都猴精猴精的,他們能讓你淘著真寶貝?
可李先生卻堅持認為自己手里的“小瓶子”是個寶貝,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也是特地報名參加了這個鑒寶節(jié)目,于是便有了上面的那一幕。
說了這么多,李先生也是象征性地給自己的“寶貝”做了個總結。
“我其實之前也買過很多類似的這種小瓷瓶,但就這個東西給我的感覺最特別,所以我堅信這個東西一定是個寶貝?!?/p>
現(xiàn)場觀眾再一次爆發(fā)出一陣哄笑聲,可李先生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了,作為一個經(jīng)?;ㄥX“撿漏”的人,沒點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質還真做不來。
緊接著按照節(jié)目流程,主持人也是請李先生拿著瓷瓶上前給現(xiàn)場的專家們進行鑒定。那么從專業(yè)的角度,專家們會對這個“小瓶子”給出怎樣的評價呢?
究竟是李先生落得個貽笑大方,還是他果真具有一雙慧眼呢?我們拭目以待。
專家們不像普通觀眾那樣,無論鑒寶人手里拿著什么東西,無論是真是假,他們都會仔細地查看一番,然后給出專業(yè)的結論。
所以專家在接過李先生的那個“小瓶子”后,也是十分嚴肅地查看了起來??煽粗粗?,專家的表情就有些不對勁了。
全場所有人都在等著專家開口,看到專家臉上越來越沉重的表情,大家的好奇心也都被撩撥到了極致。
“你可真是撿了個大漏?。 睂<也婚_口還好,一開口瞬間就讓全場的觀眾都驚呆了,合著自己嘲諷了人家半天,到頭來只是打了自己的臉罷了。
聽到專家肯定的答復,現(xiàn)場所有觀眾的態(tài)度瞬間轉變,由原先的哄笑嘲諷變成了齊刷刷的羨慕。
李先生也是欣慰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稍些的喜色。但他只知道自己的這件“寶貝”是個好東西,具體價值幾何還要等專家去公布。
“你這個瓷器成色很好,外觀漂亮有光澤,上面的釉色也很均勻,最后的拋光處理,也非常到位,是個造型獨特,非常珍貴的古董。從樣式和工藝來看,應該是宋代官窯的樣品?!?/p>
專家這句話瞬間在現(xiàn)場就炸開了鍋,包括李先生在內(nèi)的眾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其貌不揚”的“小瓶子”居然是宋代的!還是個官窯!
宋代官窯的價值相信不用多說了吧,只要是個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個什么概念。
宋代官窯瓷器 ,官瓷代表著中國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屬于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
官窯瓷器雖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極少數(shù),但是由于其所處地位和具備的優(yōu)越條件,使它在當時燒造了一批宮廷所需的高檔瓷器,其高超的燒造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可以這么說,只要你手里有一個真正的宋代官窯的話,那最起碼都是幾十上百萬。因為宋代的瓷器不僅在國內(nèi)享有極高的聲譽,在世界各地也廣為流傳。
因為宋代我國就開展了瓷器貿(mào)易,可以說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中國就已經(jīng)在國際上負有盛名了。
也正是因此宋代官窯的價格一直高居不下,民間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宋代官窯仿品,想要得到一件貨真價實的宋代官窯可以說是極為的困難。
平時如果有人想收藏宋代官窯很有可能花錢都買不到合適的,更別提像李先生這樣從古玩市場的地地攤上“撿漏”了。
有一個專門研究瓷器的專家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宋代官窯:宋代瓷器形態(tài)優(yōu)雅,釉色純凈,圖案清秀,在我國的陶瓷史上獨樹一幟,不管是質量,還是種類,都是最頂尖的代表。
為了證明自己所說的話,這位專家還特意舉了一個拍賣會的例子。
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場,曾經(jīng)拍賣過一件宋代耀州官窯的瓷器,其實那件瓷器并不算是上品,專家的估價也只在50多萬。
可最后在眾多買家的爭搶之下,那件瓷器竟然拍出了680萬的高價,一瞬間價格就翻了十多倍,可以說是相當駭人了。
這些例子都直接印證了宋代官窯在瓷器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說李先生手中的那個瓷瓶已經(jīng)很明顯具有極高地價值了,剩下的只是估價多少的問題。
在得知了李先生手中瓷瓶的來歷后,現(xiàn)場的所有人也迫切的想知道這個瓷瓶究竟價值多少,主持人也是代替李先生向專家問起了估價。
“李先生買到的這件瓷瓶雖然是宋代官窯樣品,但也是作為其他燒制物件好壞的一個評判標準。
雖然稱不上是官窯里最出色的精品,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好寶貝,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這個瓷瓶的價格保守估計在200萬以上?!?/p>
李先生花5塊錢買來的瓷瓶,竟然市場價值高達200萬,這眼光真是讓人佩服至極。而且這個瓷瓶還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只要保存完好,那一定是還能繼續(xù)升值,李先生可謂是大賺了一筆。
而按照拍賣會的規(guī)則“價高者得”,如果李先生的這件瓷瓶被送去拍賣的話,相信還遠不止這個價格。
李先生對于這個結果可謂是相當滿意了,自己長期以來的努力總算沒有被辜負,也不枉費他在古玩市場花費的那些時間和金錢。
但隨即專家的一番話讓李先生感到一陣錯愕,原來專家居然勸他把手里的瓷瓶上交給國家。
為什么一向沉穩(wěn)的專家會向鑒寶人提出這樣無理的請求呢?對此專家也是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原來現(xiàn)有的宋代官窯十分的稀少,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私人所收藏,這就導致國家對相關文物歷史的研究缺少了一定實物的佐證。
所以專家在看到這么一件宋代官窯的真品后,也是感到很開心,并且希望李先生能忍痛割愛將手里的瓷瓶捐獻給國家,為國家相關歷史的研究做出貢獻。
據(jù)這位專家所說,他曾經(jīng)參加過一個拍賣會,在當時的拍賣會上有一件宋代的青釉雙龍瓶。
可以說那件青釉雙龍瓶無論從品相還是樣式上來說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最后也是拍出了上億元的天價。
可如此珍貴的宋代官窯最終還是落進了私人的手里,這讓專家感到很痛心。
他認為這樣下去,私人收藏會形成一種風氣,往后的文物研究也就失去了很多相關證據(jù)。痛定思痛之下,專家向李先生提出了這么一個建議。
那么面對專家這樣的訴求,李先生會做出怎樣的回應呢?
“感謝專家的點評,但是這個瓷瓶是我從古玩市場淘來的,也是我的合法所得,所以我并不愿意將它捐出去。”李先生猶豫了片刻,這樣回應道。
專家在聽到這個回復后,也是感到很惋惜,但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強迫李先生去做這件事,只好閉口不言。
其實李先生的這種做法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內(nèi)心訴求,畢竟這個瓷瓶價值不菲,他的家庭條件也不是特別優(yōu)越,換誰也不一定愿意將價值上百萬的東西上交給國家。
而且我國法律也有相關規(guī)定,只要是通過合法渠道獲得的東西,無論價值多少,持有人都有權對東西進行任何處置。
可以拿來自己收藏,也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進行交易,當然也可以主動上交給國家。
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從來沒有哪一條法律規(guī)定文物就必須上交給國家,除非你是通過一些非法的途徑,比如盜墓或者偷竊所得。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要感嘆這個李先生真是走運,竟然只花了5塊錢就得到了價值200萬的宋代官窯瓷瓶。
但是李先生能獲得這個瓷瓶也不是偶然,這主要得益于他長期對各類文物有所研究,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古玩市場里。
在得到這個瓷瓶之前,李先生也曾經(jīng)受到過各種各樣的欺騙,也曾花了一些冤枉錢,但他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看得出他是真心熱愛文物收藏。
但有些人只看到了李先生“撿漏”的事實,認為他能得到這件瓷瓶完全是靠運氣,很多人也效仿起了他的這種做法,經(jīng)常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前往古玩市場“撿漏”。
可古玩市場畢竟魚龍混雜,各種各樣的“寶貝”看得讓人眼花繚亂,當然其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有價值的真寶貝。但大多數(shù)都是“以次充好”的贗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會上當受騙。
許多文物收藏家在得知李先生手里有一個宋代官窯瓷瓶后,也是找到了他希望能進行收購,但都被李先生給拒絕了。
那么李先生對于自己手里的瓷瓶會如何處置呢?對此李先生也是表示,他是打心眼里喜歡那個瓷瓶,所以打算自己留下來收藏,如果沒有什么意外的話就留給后代當作傳家寶。
這種做法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因為如果不缺錢的情況下,誰也不會想到會拿這樣珍貴的寶貝去換錢。
最后,對于“撿漏”這種行為,李先生也是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入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p>
大家可以嘗試著投資一些古玩藏品,但切記不能貪心,否則就容易受了“有心之人”的蠱惑,上當受騙。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