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

【云龍關注】開學季,想起云龍的“小鑼鍋”

又是一年開學季

看著孩子們背著漂亮的書包

穿著整潔的校服步入校園

不禁想起那些年

云龍的“小鑼鍋”!

瀾滄江水從北向南流經云龍縣境,兩岸連山,高如屏障。居住山間的各族民眾,零星散落在大江沿岸、群山之間。由于居住分散,全縣所有學校均有寄宿制學生。曾經,每個寄宿學生都有幾樣相同的“固定資產”——背籃、小木箱和“小鑼鍋”。

寄宿學生“固定資產”——背籃、小木箱和“小鑼鍋”。  張建東 攝

背籃是這些寄宿的孩子用來背書本和生活用品的,小木箱是用來存放生活用品的,“小鑼鍋”則是孩子們在學校解決溫飽的炊具,——一口帶有提手的鑼鍋煮飯、一只帶有雙耳的鐵鍋炒菜。寄宿學生無論年齡大小,從學前班到六年級,一天的兩頓飯都要自己動手來做。每個星期天返校時,孩子們都要帶上一個星期要用的米、柴、油、鹽等,蔬菜則以最耐儲存的包菜、洋芋和瓜為主,條件好一些的孩子帶幾個雞蛋,再帶一小塊臘肉,既是肉又做油。

海滄完小的“小鑼鍋”   楊萬寶 攝

在煙熏火燎的伙房里,孩子們很熟練地劈柴、淘米、生火、做飯。有兄弟姊妹或親戚鄰居在一塊上學的,往往會聚在一起合伙做飯,有的孩子自做自食,不論生熟、不講咸淡,吃飽就好。飯做好后,學生們端著碗,三三兩兩地蹲在臺階上或是操場上邊吃邊聊。

海滄完小的“小鑼鍋”    楊萬寶 攝

有的學?;锓渴窃谄茝R里、宗族祠堂內,因為廟宇相對高大且寬敞,雖是風吹雨淋,但更有利于火煙排散;有的學?;锓肯鄬φ?煙火繚繞,熏得人直掉眼淚?!拔液貌蝗菀装鸦馃?又被風吹滅了,火煙熏得我直冒眼淚,我抹掉眼淚,又把火燒著了?!睂W生日記里,常常會不自覺地寫下這樣的句子。

個個都是小小廚師  張建東 攝

學前班早上不上課,剛入校的小孩前一晚因為想家哭了很久,第二天迷迷糊糊起床就開始學做飯,受傷在所難免,刀傷、燙傷,各種各樣,比較危險的是米湯正滾,鍋未支穩(wěn),又要添抽柴火,鍋一旦傾倒,燙得不輕。有的小朋友早上玩著玩著就忘了做飯,等大家都開飯了就急得直哭。還記得有個女孩日記里寫道:“弟弟想家了,一直在哭,我只好不停地安慰他,快要上課了我的飯還沒熟,只好下了點面條半生半熟的吃了?!币活D飯過后,孩子們手上臉上、衣服上全是鍋灰,但那一雙雙大眼睛依舊澄澈明亮。

這樣的學校生活持續(xù)到2009年,全縣小鑼鍋全面消失。

天燈完小學生告別小鑼鍋吃上營養(yǎng)餐  楊建萍 攝

天燈完小學生告別小鑼鍋吃上營養(yǎng)餐  趙雪梅 攝

寬敞明亮的食堂  趙雪梅 攝

——1999年,全縣實現(xiàn)基本普及六年義務教育,2001年,實現(xiàn)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2005年,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家庭學生全部免費發(fā)放教科書及免除雜費,住校生享受半寄宿制、寄宿制經費;

——2018年12月全縣義務教育通過國家評估認定,2019年3月被國家認定為義務教育均衡縣。

——2009年,縣財政通過財政撥款80萬元全面開辦小學生食堂,解決農村學校“小鑼鍋”問題,學生集體伙房變成了無煙廚房,寄宿學生開始享受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

2013年,縣財政投資2885萬元,將全縣115所義務教育學校學生食堂收歸學校統(tǒng)一管理,云龍縣還率先開始推行學校食堂“六T”管理模式,使食堂管理更加規(guī)范、更加安全。2013年開始,通過國家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實施,全縣學生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豐富的課間活動 趙雪梅 攝

豐富的課間活動 楊萬寶 攝

消失的“小鑼鍋”

見證了云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